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利比里亚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

Economic and Commercial Office of the Embass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the Republic of Liberia

首页>利比里亚概况

来源: 类型:

经济发展简况
利比里亚位于非洲西部,国土面积11.137万平方公里,东邻科特迪瓦,西北界塞拉里昂,北接几内亚,西、南濒大西洋(海岸线长约579公里)。

利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宪法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任期6年,可连任两届。议会是国家立法机构,分设参议院(30席)和众议院(64席)。总统和议员由直接选举产生。最高司法权在最高法院。

1989年内战爆发后,利经济逐渐陷于瘫痪。2003年9月19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509号决议,决定成立联合国利比里亚特派团(United Nations Mission in Liberia, UNMIL, 简称“联利团”),编制军事人员15,000人,其中包括大约250名军事观察员和160名参谋军官;编制维和警察1,115人。目前仍有10764人的维和部队和1225名维和警察。

在国际社会帮助下,利过渡政府于2003年10月14日成立,结束了14年的内战,形势渐趋稳定,并着手恢复经济。由于14年的内战,利基础设施破坏严重,经济恢复步履艰难,人民生活水平仍很低,80%的人口失业。

在2005年10月和11月的两轮总统选举中,团结党领袖瑟利夫女士当选利第23任总统,成为利及非洲第一位民选女总统。2006年1月16日,瑟利夫总统宣誓就职,利过渡期顺利结束。利新政府对内致力于民族和解、国家和平、稳定、重建与发展,打击腐败,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支持。瑟利夫政府注重发展同美国、中国、欧洲和非盟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寻求国际援助与发展合作。瑟政府继续奉行开放的经济政策,注意整顿市场秩序,尤其是对水泥大米等商品放开经营,目前,利经济出现好转,政府财政收入增幅显著,进出口贸易额增长较大。

2008年主要经济数据

国内生产总值(GDP):6.906亿美元
人均GDP:208.36美元
GDP增长率:7.1 %
通货膨胀率:全年最高时为26.5%,最低时为9.4 %。
人口:348万
失业率:80%左右
对外贸易总额:10.38亿美元,其中出口:1.81亿美元,进口:8.57亿美元
外汇储备:4940万美元
外债:18亿美元 (截至2008年4月)

一、自然资源

利比里亚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铁、钻石、黄金、铝矾土、铜、镍、钴、铅、锰、锌、金红石、蓝晶石等矿藏。由于利长期内战,对上述自然资源的勘探与开发被迫停止,有关矿藏信息不全,需要重新勘探、确认。

全国可耕地380万公顷,河流密布,降雨量大,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玉米、木薯等农作物和木材、橡胶、咖啡、可可、甘蔗、油棕榈、椰子等经济作物。目前,利可耕地利用率约15%,粮食不能自给。粮食及肉、禽、蛋等食品严重依靠进口和外援。

主要资源及开发情况:

(一)橡胶

利橡胶林种植面积最高峰时约40万公顷。主要由8家橡胶种植公司和1000多户当地个体种植者拥有,其中,美国费尔斯通橡胶公司(Firestone,1988年被日本普利司通公司并购)最大,占有28万公顷橡胶园,在利种植、初加工并出口橡胶原材料已近百年。此外,当地个体种植者共拥有约8万公顷橡胶林,所产橡胶原材料卖给8家橡胶公司供初加工后出口。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东南亚被日军占领后,利比里亚一度成为供应盟军天然橡胶的主要来源地之一。
受内战影响,现除美国费尔斯通等三家公司维持生产外,多数种植园均已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随着利结束战乱,国内形势稳定和国际橡胶市场价格上涨利橡胶生产出现较大幅度增长,目前利共有胶林约21万英亩,各种植园普遍开始复种和扩种,其中尤以费尔斯通公司规模最大。据利商工部统计,2007年利橡胶出口达120,767吨,1.84亿美元,占当年利出口总额91%。

利全境可以种植天然橡胶,且有相当数量的种植、割胶等熟练技术人员,天然橡胶开发合作潜力巨大。目前,香港李氏集团公司在利投资兴建了一个橡胶加工厂。

(二)林业

森林覆盖面积479万公顷,占全国总面积的58%,占西非地区热带雨林总面积的40%。利盛产红木等名贵木材,可供商业出口的木材总量约8400万立方米,90%以上集中在东南部的马里兰州、锡诺州和大吉德州。全国有2000多种植物、600多种鸟类、125种哺乳动物。2000-2003年,利木材出口维持在每年5000万美元以上,后因联合国对利实施木材禁运,利木材生产和出口停止。

1998年,有27家大型采伐公司在利开采木材,当年原木出口量为8万立方米,主要出口法国、意大利、土耳其、葡萄牙、西班牙、德国、希腊、突尼斯和马来西亚等国。2000-2003年,利木材出口维持在每年5000万美元以上,占利出口总额的50%以上。为避免木材收益被用于资助内战,联合国安理会于2003年通过1521号决议,对利木材出口实行制裁。2006年6月,联合国安理会解除了该制裁。

2006年6月联合国安理会解除对利木材禁运,同年9月利政府制定了国家林业法,拟定了森林商业性采伐的管理办法,主要是以科学发展为原则,采用资格预审和招标方式,通过与企业签订采伐合同授予企业商业性采伐森林的经营权。
利森林采伐合同分为两类:

(1)森林经营合同(FMC)。指对5-40万公顷之间的森林所签订的长期合同。其中50,000公顷至99,999公顷以内林地的森林经营合同只对利比里亚人控股的公司开放;100,000公顷至400,000公顷林地的森林经营合同对利比里亚人及外国投资者开放。

(2)木材销售合同(TSC)。指对5000公顷以下的小面积森林开发的短期合同(少于3年),主要为种植园和农业开发清地,仅向利比里亚人开放。

(三)采掘业

利比里亚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铁矿砂储量较大,还有丰富的钻石、黄金、铝矾土、铜、铅、锰、锌、镍、金红石、蓝晶石等矿藏。由于利长期内战,对上述资源的勘探和开发被迫停止,有关矿藏信息统计不全,需要重新勘探确认。具体情况如下:

铁矿砂:
利铁矿砂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超过40亿吨,品位35-65%不等。1993年利铁矿砂产量为150万吨。上世纪70年代,利铁矿砂产量一度居非洲第一,世界第三。由于长期内战,利铁矿已全部关闭。
随着利和平与重建进程的推进,铁矿开采逐步恢复。

宁巴铁矿:2007年上半年,世界钢铁业巨头阿塞洛米塔尔钢铁公司(ARCELOR MITTAL STEEL)与利新政府重新签订了开采特许权协议,准备投资10亿多美元开发该矿。2008年初,该公司又宣布追加投资5亿美元,计划于2009年开采铁矿砂,但矿区和铁路建设刚刚开始就赶上金融危机,目前,其工程基本停止,公司大量裁员。

西部矿脉:利政府于2008年1月公布了利西部矿脉铁矿开发招标结果,南非的DELTA CONSOLIDATED LIMITED公司中标, 项目总投资额约为16亿美元。在执行能力调查中,利政府发现该公司无开采铁矿能力,2008年9月公布取消中标结果,并已经开始重新招标。

石油:

2001年,利比里亚国家石油公司( NOCAL) 聘请美国TGS-NOPEC地理勘探公司对利海域进行了石油储量的大规模勘探,认为利海域的岩层均属富油气层,极可能储藏石油和天然气。

利将其领海自西北至东南共划分17个勘探区块,规定外国公司可以向NOCAL申请石油勘探和开发,并与之签订产品分成合同(Production Sharing Contract),凡发现石油的公司将获得该区块石油的优先开采权。目前,尼日利亚Oranto石油公司和英国的Broadway PLC公司等石油公司已斥巨资开始对利共3个海洋区块进行石油勘探。2008年6月,利政府又批准一些外国公司对利5个海洋区块进行勘探开发。2008年9月,香港通泰石油国际有限公司中标LB-6和LB-7两个区块的勘探权;美国ANADARK 公司中标LB-10区块,该公司于2008年11月份派出三维地震勘探船对有关海洋区块进行石油勘探。

钻石:

利比里亚地处西非,钻石资源丰富,50年代初期开始大规模开采,工业钻和宝石钻最高年份(1959年)出口量超过110万克拉,截至1989年,利已累计产量为1150万克拉。

由于钻石利润丰厚,钻石在一些非洲国家一度引发严重冲突,一些反政府组织在其控制区非法开采和销售钻石,以换取军火,发动和延续内战。1989年-2003年内战期间,利政府为支持塞拉利昂反政府组织,大量从事武器贩卖和钻石交易,2000年利钻石产量约为2. 21万克拉。为此,联合国安理会自2001年起对利实施钻石出口禁令。

2007年4月2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解除了对利钻石出口禁令,要求利政府签署金伯利进程协议,证明所销售的钻石不会产于冲突地区。

目前,利土地、矿产和能源部负责对全国钻石开采和贸易管理。钻石禁令解除后,利于2007年9月重新开始钻石出口。利目前不具备生产加工钻石能力,钻石全部以毛钻出口。据利土地、矿产和能源部统计,自2007年9月至12月份的四个月时间里,利钻石总产量为21,699.74克拉,创汇达266万多美元。2008年,利全年出口各类工业钻和宝石钻共计为47,006.5克拉,出口额达989万多美元。利钻石主要出口国分别是以色列、比利时、阿联酋和印度等国,其钻石购买量分别占利出口总量的45.52%、31.72%、15.5%和2.37%。

(四)农牧渔业

利比里亚是农业国,约80%的人口从事农业。利有大量的土地资源,适宜种植水稻、玉米和木薯等农作物以及天然橡胶、油棕榈、咖啡、可可、甘蔗、椰子等经济作物。

种植橡胶、油棕榈、咖啡、可可豆等是利主要产业,也是利目前主要出口创汇商品。美国、比利时等国在利都有大量投资,种植胶、油棕榈等经济作物。其中著名的是美国费尔斯通橡胶公司,是利橡胶业的龙头老大。

利粮食主食为大米,木薯等块茎植物。目前,农林牧业生产正在缓慢恢复,但粮食、禽类肉蛋等生活必需品仍主要依赖进口和外援。

利濒临大西洋,海岸线570公里,大陆架约34公里宽,有2万平方公里的捕渔区(FISHING GROUD)。利鱼类资源丰富,估计有2500至15000吨,内战期间许多渔业设施(制冷、冷库、加工设备)遭到严重破坏,捕鱼量有限。1996-1999年虾类捕捞量每年约为222吨。 2005年利海洋水产捕捞总量约为7000吨,对GDP贡献率为12%。

目前在利从事捕鱼业的主要是韩国公司,产品主要用于出口。我国也曾有多家公司在利捕鱼,但利实行单拖网政策后,我从事双拖网的渔业公司大部分已撤出,目前只有大连国合公司获得捕鱼证并在利开展捕鱼业。当地渔民采用原始独木舟作业,生产效率低,产量及为有限。

其它产业情况

船籍注册

利是全球第二大方便旗船籍国,船籍注册收入一直是该国主要的财源之一。1999年,当时的泰勒政府与美国LISCR公司(Liberia International Ship and Corporate Registry)签订协议,由该公司全权代理利船籍注册事务,每年按比例向政府缴纳船籍注册税费。目前,利政府将船籍注册与管理仍由LISCR公司承包,该公司向利政府缴纳费用并成为利海事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在全世界共有约3049艘船只悬挂利方便旗,2008年利海事收入总额已经达到1400万美元。

交通运输

内战前,全国有3条铁路,总长约500公里,主要用于运输铁矿砂。上述铁路在内战中均遭到严重破坏,基本处于停运状态。从邦州铁矿至首都自由港铁路的铁轨尚在,仍可勉强使用,但只能通过一两节车厢。从利宁巴州的铁矿区YEKEPA镇至布坎南港铁路目前正由MITTAL钢铁公司进行修复。

公路总长11,000公里,其中全天候公路2,036公里,柏油路739公里。内战期间道路受损较严重。在国际社会援助下,利已展开道路修复工作。2009年4月,由中国河南国际合作集团有限公司承包的利蒙罗维亚至布坎南道路紧急修复项目竣工并通过验收移交(道路总长83公里,工期24个月,合同额2670万美元)。该项目由世界银行出资援助,是利战后重建中的第一个大型工程项目。连接各省的道路大多为砂石路,在联合国维和部队的维修下,旱季可以通车,雨季相当多的路段无法通车。

利国家港务局管辖蒙罗维亚、布坎南、格林维尔、哈珀四个港口,其中,蒙罗维亚自由港是利最大港口,部分泊位仍可使用,吞吐量有限。布坎南港在内战前主要用于运输铁矿砂和木材,目前港口本身仍可使用,装卸和存储设备已基本不复存在。

航空

内战前,全国共有47个机场,其中大型机场2个,其他为小型简易机场。由于内战破坏,大多数机场设施已毁坏。

罗伯茨国际机场是利目前最主要的民用机场,目前正在进行逐步修复和扩建,部分泊位仍可使用,吞吐量有限。该机场曾是非洲最大机场之一,1941年由美国空军建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作为盟军飞机自美国调往欧洲的中转机场,为反法西斯斗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利没有自己的商业航空公司。国际航空业务由布鲁塞尔航空公司、肯尼亚航空公司、尼日利亚Bellview航空公司、冈比亚Slok航空公司、摩洛哥皇家航空公司经营。2008年中,喀麦隆的“Elysian 航空公司”开辟了三条利国内航线和两条邻国航线。

此外,联利团有几个固定的国内航班,使用直升飞机和固定翼螺旋桨飞机,主要运送联利团人员和物资。政府官员和外交官可以搭乘。

通讯

1910年,利比里亚是非洲首先引进电话和无线电通讯系统的国家之一。1953年,蒙罗维亚首次安装了自动电话交换机。2000年,有固定电话线路6,700条,主要集中在首都蒙罗维亚。受内战破坏,利固定电话网络全部瘫痪。我中兴公司正帮助利电讯局开发无线固定电话系统,有望近期开通运营。

移动通讯现为利唯一的通讯联系方式,在2008年主要有Lone Star(黎巴嫩人经营,35.4万用户)、Commium(黎巴嫩人经营,9万用户)、Celcom(美国犹太人经营,26.8万用户)、Liber Cell(黎巴嫩人经营,23万用户),各公司间的通话网络都能互通,覆盖范围为首都及利各州主要城镇。

水电供应

由于多年战乱,全国市政供水、供电系统均遭到严重破坏。绝大部分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用电仍依靠自己打井和自备的燃油发电机来解决。

利战前最大的水电站-咖啡山水电站,因内战破坏已成废墟。目前利政府计划依靠国际援助进行重建。在美国政府的资助下,美国STANLEY 咨询公司对咖啡山水电站修复及圣保罗河流域水电开发潜力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已于2008年7月公布。

为解决严重缺电问题,利政府正在实施“紧急电力项目”(EMERGENCY POWER PROGRAM),主要依靠欧美等国际合作方的援助,利用燃油发电机为首都及周边部分地区供电。该项目第一阶段于2006年7月26日完成,2台1万千瓦机组已投入运行,实现了首都部分地区供电。目前,利国家电力公司(LEC)正在实施项目第二阶段,发电能力已经增至9万千瓦,供电区域扩大到利首都周边地区,目前电费为每度43美分。

2009年6月,欧盟与利比里亚电力公司签署一项援助协议,欧盟将出资1800万美元,帮助利电力公司扩建输电网,以解决蒙罗维亚市区及近郊局部地区电力供应。该项目将由瑞典电力工程公司承建。建成后,蒙罗维亚市国会山辅路、利比里亚大学,近郊的佩斯威尔镇、索马里大道等部分地区将得到市政电力供应。

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在利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日用消费品和大量的生活生产资料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对外贸易税也是利重要的财政来源。多年来利奉行自由贸易经济政策,允许外国企业在利开展进出口业务,实行商品进出自由、外汇进出自由和外资进出自由的“三大自由”政策。随着利经济的恢复和国家重建步伐的加快,利货物进口贸易呈迅速增长势头,但出口增长缓慢。2008年利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0.38亿美元,其中进口8.57亿美元,同比增长96%,2008年出口额为1.81亿美元,同比下降6%。

橡胶一直是利第一大出口产品,其出口总额在2007年达到将1.84亿美元,占利出口比重的90%以上,其它主要出口商品为橡胶、废金属、棕榈油、可可豆等。

木材、铁矿砂在过去都曾是利重要的出口产品。尽管联合国对利木材出口已经解禁,但目前利林业局批准开发木材的企业数量还很少,木材还没有大批出口(橡胶木有少量出口)。预计2009年后木材出口将会增加。利政府采取招标方式与中标企业对现有铁矿签订特许权协议,但目前有关中标企业正在修复和重建开采设施,尚未大规模开采铁矿砂供出口。此外,随着联合国对利钻石出口解禁,钻石出口已经少量恢复。

外国资本

内战前在利外资约10亿美元,其中美国在利私人投资4.3亿美元。利内战结束后,随着利政局日趋稳定,社会治安好转,投资环境得以改善。据利投资委统计,2008年利政府共签订了18个重大投资合同,总投资额达1.325亿美元。

采矿、橡胶种植、商业和银行是外资主要投入行业。商业、服务业主要为黎巴嫩人控制。美国的费尔斯通公司、可口可乐公司和美国DHL公司在利投资经营,此外,国际银行(IB)、西共体银行(ECOBANK)和非洲联合银行(UBA)等外资银行在利开设了分行。

有关在利投资的法律法规是:

(一)所有外国企业在利从事经营活动,必须先到利商业与工业部
进行注册,同时,企业还必须取得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的经营资质。

(二)允许外国投资者拥有除土地以外的财产,所有的矿产资源归
属利国家,外国投资者在利不能购买土地,但可以租赁土地,每次最长为21年,可以续租。对未开发土地最长可允许租用99年。

(三)对外国投资资本没有最低要求,对外国投资者的股权比例没
有特别限制。投资1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将享受利政府有关税费等方面优惠政策。

外国援助

自2003年联合国安理会向利派遣维和部队至今,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以及美欧等西方国家向利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这些援助旨在为利实施国家减贫战略(PRS)提供支持,重点用于维护利国家和平与安全,实施政府机构改革和重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卫生、教育及司法安全等领域提供各种援助。其中,美国、英国、德国等西方大国是利主要的援助国,世界银行、联合国等机构是利主要的多边援助机构。

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及巴黎俱乐部主要成员国还承诺,将在重债穷国减债倡议(HIPC)和多边减债倡议(MDRI)框架下为利免除所欠巨额债务。

医疗卫生

利全国有390家医院、诊所,已初步得到简单恢复,但由于利医护人员奇缺,仅能提供最低水平的医疗服务。80%的医院、诊所依靠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维持,利国注册医生仅121人(2007年8月)。目前利婴儿死亡率为15.7%,幼儿死亡率23.5%,孕产妇死亡率0.79%,均为世界最高之列,此外,霍乱、疟疾、肺结核等传染病较为流行,尤其是艾滋病携带者近年来出现增长趋势,截至2007年全国艾滋病达19万人。

财政金融

2008年利财政收入为2.1112亿美元(包括国际援助),比上年增长19.8%,加上08年初转入的上年应收税款3828万美元,2008年全年财政收入实际达到2.4938亿美元,2008年利财政支出为2.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税收收入为利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约占95%。其中,进出口税占税收总额的将近一半,随后是个人和公司所得税、国内货物和服务交易税及海事收入。但是,利财政支出水平仍然很低,主要集中于政府部门的日常开支,对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少,经济虽有好转,但恢复缓慢。
目前,在利经营的金融机构除利本国银行中央银行(CBL)、利发展投资银行(LBDI)外,较大的还有西共体银行(ECOBANK)、国际银行(IB,总部在美国)、环球银行(Global Bank,意大利2005年2月投资开业)、第一国际银行(First International Bank,尼日利亚2005年4月投资开业)和担保信托(利比里亚)银行(Guaranty Trust Bank(Liberia)Limited,尼日利亚银行)
利实行自由外汇制度,美元和利元在利均可流通。利政府对企业利润和分配的外汇收入汇出海外无限制。

教育

利中小学校校舍和教师严重不足。随着政府实行小学义务教育,取消学费,入学儿童数量剧增,校舍和教师不足的问题更为突出。利高等院校很少有理工科或图有虚名,缺乏师资和实验室,重文轻理现象突出,技术人才匮乏。

高等院校有利比里亚大学、卡廷顿学院、AME大学、基督教学院、联合卫里会大学等,大学学制一般为四年。

媒体

《THE INQUIRER》和《THE NEWS》是全国最大两家报社,此外,还有《THE ANALYST》、《NATIONAL CHRONICLE》、《HERITAGE》、《THE NEW LIBEIRA》、《DAILY OBSERVER》等十多家报社。除《THE NEW LIBERIA》为官方报纸外,其余为私人报纸。

目前,主要广播电台有ELBC(调频99.9)、英国BBC AFRICA(调频103)和联利团广播电台(调频91.5)。目前,在蒙罗维亚可以清晰地收到DSTV公司通过无线转播解码的欧美、南非等国家和地区的50个左右电视节目,中国中央四频道美洲地区电视节目也能收到,且收视效果良好。此外,利首都有3家私营电视台。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节目于2008年下半年在利落地播出(调频104.7)。

其他较大的广播电台有Star Radio(瑞士媒体和平与尊严基金会支持的独立电台、调频104)、Radio Veritas(天主教广播电台、调频97.8)、Truth FM(私营电台、调频96.1)和联利团广播电台(调频91.5)等。除Star Radio覆盖周边各州外,各电台均只能覆盖蒙罗维亚地区。

利首都蒙罗维亚有多家电视台,如Real TV、Love TV、Power TV等,均只能覆盖蒙罗维亚地区,且播出时间短,节目少,影响较小。南非DSTV卫星电视系统因为可以提供BBC、CNN等100多个电视频道而受到欢迎。



利比里亚自然资源分布表

类 型 主要分布地区
铁矿砂 宁巴州、大巴萨州、大角山州、洛法州、邦州
黄 金 大角山州、洛法州、邦州、宁巴州、大巴萨州、蒙彻拉多州、大吉德州
钻 石 大角山州、洛法州、邦州、宁巴州、蒙彻拉多州
天然气 蒙彻拉多州、大巴萨州
石 油 近海大陆架
铀 蒙彻拉多州、邦州、宁巴州、大巴萨州、大吉德州
蓝晶石 大巴萨州
重晶石 大巴萨州
锰、镍 大吉德州
重金属 锡诺州、马里兰州
铝矾土 马里兰州
粘 土 蒙彻拉多州、宁巴州
森 林 常绿雨林:大巴萨州、宁巴州、大吉德州、大角山州、锡诺州、蒙彻拉多州、里弗吉州、马里兰州 落叶林:洛法州、大吉德州北部、宁巴州北部、加尔波鲁州